查看原文
其他

谢谢发疯的他,说了我们没敢说的话

毒Sir Sir电影 2023-12-14

提起精神病这个词,不知道你会想到什么样的形象。


我们对它的了解,大多来自影视作品。


比如《情深深雨濛濛》。


和大多数国产剧一样,坐在楼顶要跳楼的可云,给人的印象是浮夸的、滑稽的,带有那么一些不可理解。




比如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。


患有思觉失调症闯进幼儿园“威胁”小朋友,他是可怜的、危险的。正常人的思维逻辑,在他们面前显得那么无能为力。



没错。


在我们的影视中,提到精神病人要么是带有猎奇性的偏见,要么是以创作者为出发点的悲天悯人,我们仿佛是在面对一群怪物,所不同的是,有人厌恶,有人同情。


以至于从始至终。


我们都对这样的人群无法理解,并保持距离。


从“自我保护”的角度来看,这样做当然没错。


但。


前些天,Sir却看到了一个数据,《2022 国民抑郁症蓝皮书》中说,目前中国患抑郁症的人数约 9500 万,这意味着差不多每 14 个人中就有 1 个抑郁症患者。


当然,和在精神病院治疗的人们相比,抑郁症并不算很严重的心理疾病。


但如果不加干预。


会不会有一天,我们也将走向那“无法理解”的未来?


说这些,其实是因为最近奈飞出了一套韩剧——



精神病房也会迎来清晨

정신병동에도 아침이 와요



让人意外的是,剧集播放以来评分不断攀升,目前已达豆瓣8.9。


为什么?


因为和很多国产剧不同,这里的精神病人不再是“妖魔鬼怪”,甚至于他们所患的疾病都是我们极其熟悉,甚至可以“亲身感知”的那些,比如社交恐惧症、恐慌症、抑郁症、假性痴呆等等。


所以。


在排除了“陌生化”之后。


我们再看这样的剧,与其说看到的是一群精神病人的世界。


不如说。


它说的,本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。



01

精神病人


有谁想过精神病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?


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想象,而是确实想象不出。


那些非理性的、没有逻辑的行为,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?我们眼中的那些怪异行为,在他们自身的思维里,又是否合理?


我们无法回答。


所以《精神病房》的一个用心之处是:


它试图从病人的角度看世界。


故事从一位刚刚转入精神科的新护士,郑多恩(朴宝英 饰)的所见所闻出发,带出了几位不同的病患。


比如她上班的第一天,就遇到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,吴莉娜。


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?


我们常常称这种病为躁郁症,往往上一秒兴奋至极,下一秒就可能抑郁过度。


情绪极端。


片中举了一个例子,她遇到了喜欢的人,兴奋之情可以让她一整夜不睡,待在车上等人。



可等来的却是对方的辱骂。


于是瞬间,会羞愧得想要变成水立刻消失在人面前。



留意看。


即便是化成了水,消失了,依然能看得到“她”的颤抖。


躁郁症很常见,从历史上的名人,比如丘吉尔,到你身边的一些情绪反复的人,都有可能患上。如果病情严重,则有可能自杀(这是自杀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疾病),或者做出剧中吴莉娜这样的行为——


脱掉衣服,肆意舞蹈。



为什么会这样?


因为对于她来说,患上这样的病,其原因,就是母亲无时无刻的“控制”,母亲往往以爱为名,为她安排生活安排工作甚至安排老公。


一个看起来富足的女子。


其实,早已被“爱”压得透不过气。


所以,吴莉娜脱掉自己身上所有的衣服,不为别的,只为这一刻,感受到这个身体,真正地属于自己。



是不是很容易理解?


有意思的是,《精神病房》里把大量的精神疾病都具象化了,使得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患病者的心态。


比如社交焦虑症——


嗯,可以说是i人专属了。


剧里有一个叫金成植的白领便患上了这种社交焦虑症,他严重到什么程度呢?甚至在上班的时候都不敢去卫生间。


在他的形容里。


当别人注视他的时候,他自己就仿佛是被罩在一个透明笼子里,难以呼吸,一举一动都被人密切关注,非常害怕别人的责骂和对自己的评价。



比如恐慌症——


当一个人压力大到几乎崩溃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?


从小跟多恩长大的朋友宋裕赞(张东润 饰),一直忙于工作,而失去了自己的时间。


他发病时。


会感到呼吸困难,像水从自己的脚边不断漫上来,直至淹没他全身。



比如妄想症——


剧里有一个考公的青年金书完,考了七次都没上岸,也是压力很大。


但他却把压力转移了。


因为久而久之,他说服了自己,其实自己身处的是一个魔法神殿,要拯救这个世界。



发现了吗?


这里的所谓“精神病”,所谓的焦虑、恐慌,甚至妄想,其实在我们生活中,也都是常常见到的,只是程度有轻有重罢了。


譬如恐慌症。


有研究报告指出,五年内,韩国恐慌症患者增加了70%,已接近16万名。


大部分人甚至意识不到。


以至于当出现那些心悸、流汗、手抖、头痛、头晕、呼吸困难等症状时,人们通常怀疑是消化不良、压力过重或没有睡好所导致的,以为忍一忍就能过去了。


所以。


正是由于这样的“熟悉感”。


也是由于原著漫画作者曾经在精神病院工作了三年,如此了解精神病患者的情况。


我们在看《精神病房》时不会像看大多数精神病人题材的影视一样,带有着猎奇或嘲笑的心态。


因为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。


一个人情绪爆发时,会是多么得恐怖,如何地难以逃离。




02

普通人


说到这里,你可能会反驳了:得了精神疾病,和住在精神病院里的人怎能一样?


没错。


是不一样,这里有着轻重的区别。


但不管你承不承认,竭力于划清界限的同时,也意味着,我们对精神病人有着极大的偏见。


就像在社会新闻中。


当我们发现当事人的某一方患有精神疾病时,总会下意识地将过错推到他的头上,甚至更有甚者,质疑其存在的理由。


我们会将其视为洪水猛兽。


精神病人“凶残”吗?


没错,精神病患者情绪变幻无常,一旦做出了极端的决定,就会对周围人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。


所以很多人会对其避而远之。


就像剧里。


护士长为了照顾精神分裂的妹妹搬到了新家,还得征求小区里所有家庭的同意书,逐一提着礼物去拜访,还是遭遇了很多拒绝。


但事实上。


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如果能按时服药,都能很好地控制情绪。


他们并不是潜在的犯罪者。



为了证明这一观点,《精神病房》花了好几集时间,来讲述一个正常人时如何变成精神病人的全过程。


我们的主角,郑多恩。


一开始,我们看到的郑多恩只是个善良天真的小护士,她非常关心病人。


比如有一次,一个病人打点滴,一直觉得胳膊疼。


其他的护士过来检查时,都是在看点滴的速度是否正常,并告诉患者,“这是正常现象”。


只有郑多恩。


再三询问之后,终于发现是病人的血管太细,于是自己跑去找了个儿童针头给换上。



这样的人怎么会得精神病?


不幸的是。


很快,她就被确诊有抑郁症。


一开始面对症状,她只是默默接受、忍耐,到后来,逐渐演变成了失忆,丧失食欲,整个过程相当缓慢。


但为什么?


这里有压力的原因。


在同事们眼里,郑多恩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很好的护士,她关心病患没错,但与此同时,过多的把时间放在一个病患身上,必然使得她剩余的工作无法完成。


只能由其他同事分担。



这在职场环境中,势必会引来怨言。


尤其是,这样的怨言甚者引起了护士长的为难,于是以“你更适合精神病房”为借口,将她调到了精神科。


是的,她是受到了无形的排挤。


以至于即便到了精神科,她依然时不时会觉得同事们在窃窃私语谈论自己,不但害怕给周围人带来麻烦人,更害怕自己成为所有人负担的精神病患者。


长此以往,如何能承受得住?


但仅仅是因为压力吗?


也不全是。


这里还有环境的影响。


我们在看一些影视作品时,总会发现,精神病院的护士往往是面无表情,极其冷峻,看上去一丁点情感也没有。


这是因为,精神病院的环境,实在过于低气压了。


就像剧里说的:


自杀至少会对周围五至十人带来严重影响



在这样的环境待久了,很容易受到影响。


比如说,否认。


当郑多恩最初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时候,她是极力否认的,道理很简单,我和周围这些病人太不一样了,我怎么能说精神病人?


于是,她觉得这是医生对她的误判,甚至不接受治疗,偷偷把药倒掉。


越是身在其中的人,越难发现自己的精神问题。



所以归根结底。


所谓精神病人,实际上也只是普通人,他们不该承受社会上这么大的偏见。


尤其是。


当一个人心思敏感,又富有同情心,在阴郁的环境和透不过气的压力下,其实很容易患上精神疾病,从一个正常人,变成一个精神病人。


没错,剧里的呈现是个例。


但。


这样的事情,其实也并不只是发生在精神科里。



03

我们


2017年曾经有过一部纪录片,《囚》,讲述的就是东北某一所精神病院的故事。


至今,Sir仍然记得其中一位精神病人的话:


你说世人哪个不是精神病?



你可以说这是精神病人的狂言妄语,也可以说是他们一叶障目,但仔细去想,这句话,何尝又不是另一种真实?


是的。


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错乱的世界里。


网络舆论,时而要我们感动涕零,时而要我们怒气冲天,工作环境,时而要我们热情高涨,时而要我们忍受重压。


哪怕是面对精神疾病。


我们也总是嘴上说着“理解”,但到具体事件中又怀抱偏见。


在这样的环境下,或许就像《精神病房》说的:


我们每个人

都是徘徊在正常与非正常的边缘人



很多人,不过是在崩溃的边缘罢了。


危言耸听吗?


Sir倒不这么觉得,一个例子,前段时间郑州00后女教师跳楼事件,不就是因为被安排了大量教学以外的任务,而不堪重负吗?


或者更极端一点说。


我们每天的失眠、心悸、畏缩,不时地自我封闭,不也是某种精神疾病的前兆吗?


所以怎么办?


《精神病房》给出的答案是:接纳自己


别人怎么看自己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。


我们毕竟不是为别人而活。


于是剧集里,郑多恩慢慢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病情,按时服药,按照医生的建议写赞美日记,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找到认可自己的地方。


她周围的色调,也从阴郁,变得明亮起来。



只是很可惜。


虽然在当下的影视剧中,我们不再妖魔化精神病人,但即便到今天,依然有很多人对精神疾病讳莫如深。


得病的不愿去治——


这也是本剧将男主设置成肛门科医生的巧妙之处。


精神科护士和肛门科医生,两个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职业,但其实都指向了患者羞于谈论自己的病情。



没病的视而不见——


就像精神分裂症患者艾琳-R-萨克斯说的:

只要我们把一类人单列出来,视之为偶然、例外、统计学允许的数据误差,从而停止去理解他们的行为,我们就再也看不到他们了。

这套机制在大多数时候都运行得很好,除非这个疯子给了文明沉重一击。

——《我穿越疯狂的旅程: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》


这也是为什么Sir要聊这部剧的理由。


因为说到底,剧里的每一个精神病患都是现实中的我们。


或许在当下。


我们的零件还未老化,机器还能正常运转。


但如果一直抱有偏见,甚至污名化,而不是加以关注和保护。


那么。


很可能,失控也只是一瞬间的事。


没有人是一座孤岛。


我们能做的,只有在寒风蚀骨的时候相互拥抱,彼此取暖。


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彼此

有时让人悲伤

有时让人痛苦

有时还会让人生病

即便如此

也有时候我们抛出一块石头

本想给自己带来变化

可那个涟漪不仅触及到了自己

还可能会触碰到彼岸的某个人
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编辑助理:坂元家的小二



还不过瘾?试试它们




得罪一半内娱男星,她该上春晚了

「最伟大的国片」,今天忘了吗

本来10亿票房,突然她被全网嫌弃

请收藏:高清,无码,偷拍

阮经天牺牲很大,还是救不了她

以为一堆人会骂,没想到她都8.8了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